主要估计目标:
1. 目标人群:HR 阳性 HER2 低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受试者;
2. 治疗:试验组为注射用 TQB2102(起始剂量:7.5mg/kg),对照组为研究者选择的单药化疗方案;
3. 目标变量:IRC 基于 RECIST 1.1 标准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关键次要估计目标:
1. 目标人群:HER2 低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受试者;
2. 治疗:试验组为注射用 TQB2102(起始剂量:7.5mg/kg),对照组为研究者选择的单药化疗方案;
3. 目标变量:IRC 基于 RECIST 1.1 标准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本研究采用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对照、多中心试验设计。符合标准的受试者按照随机比例 1:1 分组,分别接受注射用 TQB2102 或研究者选择的单药化疗方案治疗。本研究的随机分层因素包括:
1 激素受体(HR)状态:HR+(既往接受过 CDK4/6 抑制剂) vs HR+(既往未接受过 CDK4/6 抑制剂) vs HR-
2 中心实验室评估的 HER2 状态:IHC 1+ vs IHC 2+/ISH-
3 既往非转移阶段是否使用过紫杉类药物:是 vs 否每 6 周(42 天)进行一次疗效评估,48 周后每 12 周(84 天)进行一次疗效评估。疾病控制(CR+ PR+SD)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的患者,可持续药,至失去临床获益、毒性不可耐受、研究者认为不适合继续用药时研究结束。试验组(注射用 TQB2102):规格 100mg/瓶,由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南京顺欣制药有限公司研制和提供。对照组(研究者选择的化疗方案):可选的化疗药物包括:卡培他滨、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均由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南京顺欣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组(注射用 TQB2102):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每次 7.5mg/kg,每 3 周给药 1 次(Q3W),每 3周(21 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第一周期首次用药时,对输注剂量进行拆分,先给予诱导剂量:推荐采用 30mg 固定剂量,药物浓度为 1.5mg/ml;建议在给予诱导剂量前30min-1h 使用预防用药措施,推荐首次用药输液速度在 20-30ml/h,建议输液时间至少 1h(以所需的实际输注时间为准)。诱导剂量给药结束后,在首周期第 2 天给予剩余药物剂量(推荐药物浓度为 2mg/ml),建议在给予剩余剂量前 30min-1h 使用预防用药措施。第 2 天用药推荐起始输液速度为 50ml/h,若未发生输液反应或过敏反应,每 30min 可上调 1 次(依次为 75ml/h、100ml/h,最高不超过 100ml/h),总输注时间建议控制在 3h 以内(以所需实际输注时间为准)。
第二周期用药起始输液速度建议为 100ml/h,总输注时间建议控制在3h 以内(以所需实际输注时间为准)。后续周期用药时,不再限制输液速度,输注时间建议控制在 120 ± 10 min。输注期间若发生输注反应或过敏反应,建议降低输注速度(-50%)或中断输注,并给予充分对症治疗或最佳支持治疗。因输注反应或过敏反应中断输注的受试者,建议重新开始输注时需降低输注速度(-50%)。输注时间以开始滴注 TQB2102 输注液为起点,TQB2102 输注液滴注结束且 5%葡萄糖注射液冲管结束为终点(建议用 20ml 5%葡萄糖注射液冲管),静脉输注给药。
对照组(研究者选择的化疗方案):研究者选择的单药化疗方案的用法用量和剂量调整原则遵循现行说明书和临床实践指南。
卡培他滨:1000-1250 mg/m2,每日 2 次,餐后 30 分钟内口服(早晚各 1 次,间隔约 12 小时,即每日剂量 2000-2500 mg/m2),第 1-14 天连续给药,21 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紫杉醇:175 mg/m2,静脉输注,每周期 D1 给药,21 天为一个治疗周期。或 80 mg/m2,静脉输注,每周给药。
白蛋白紫杉醇:260 mg/m2,静脉输注,每周期 D1 给药,21 天为一个治疗周期。100 mg/m2 或 125 mg/m2,静脉输注,每周期 D1、D8给药,21 天为一个治疗周期;或每周期 D1、D8、D15 给药,28 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建议优先采用 21 天为一个治疗周期的化疗方案。若受试者接受非 21天治疗周期的化疗方案,影像学检查和评估仍必须遵循随机后每 6 周(42天±7 天)进行一次,48 周后每 12 周(84 天±7 天)进行一次。